手机站
首页 > 教学教研 > 教研建设 > 教研活动
现代企业职工教育模式初探
发布:2011年01月10日  浏览:9513 次

 

现代企业职工教育模式初探
杭州市工人业余大学诸力萍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职工教育必须贯彻为经济建设和科技进步服务的指导思想;必须贯彻面向企业、面向生产、学用结合、立足当前、兼顾长远、按需施教、讲究实效的指导思想。提高职工对改革的承受能力和适应、驾驭市场的能力。因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下,职工教育的改革成了当务之急。
一、企业职工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在企业中职工教育的地位相当重要,它对企业产品质量、经济效益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一,职工教育部门应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部门,它是“培训、考核、使用”人才不可分割的部门。其人才“产品”的使用价值是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劳动者通过培训,提高了工作和劳动技能,在生产、经营和技术岗位上,为提高企业产品质量、劳动生产率以及经济效益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这方面,它不同于普通教育,普通教育对企业而言是培养后备劳动者,而职工教育则是提高在职人员的素质。主要是提高劳动的熟练程度和劳动的复杂程度,以适应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开发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的需要,解决会干和如何干得更好的问题。
第二,职工教育的价值只有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才能实现,考核职工教育的效果主要是看对企业增创效益的影响程度如何,看是否受到经营者和职工的欢迎。也就是说,不仅是看受训者的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看经过培训后能力提高的程度。
就职工教育在企业中的作用而言,企业的职工教育是指在企业范围内对全体职工进行的一种素质教育和终身教育。它具备的属性是:一是作为教育,它符合教育的普遍规律,根本目的是通过一系列教育活动,有效地提高教育者的素质;二是作为企业内部教育,它是企业大循环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的一切活动都必须服务于企业的竞争、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它对企业有一定的依附性,与企业的领导和每一个职工切身利益有关。是企业全体成员的终身教育。所以,企业对经济效益的追求、对产品技术含量的增长、对职工自身素质的提高,都成为职工教育永恒的主题和动力。据《钱江晚报》报道杭州市下岗职工中从文化结构看,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占总数的3.27%;高中和中专文化程度的占总数的12.15%;初中文化程度的占总数的70.97%;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占总数的13.61%。这说明一个职工如果没有良好的文化素质和技术素质就无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总之,经济日趋剧烈的竞争,越来越表现在人的素质上。一方面是经济的发展在呼唤人们的终身教育,另一方面人的自身发展也在呼唤终身教育。可见,作为服务于经济建设的职工教育,只有迅速适应变化了的新形势,为企业提供各方面的合格人才,才会实现本身的价值。
二、目前企业职工教育存在的问题
目前,社会上许多企业都进行了体制的改革,原来的全民、集体所有制,现在改成了或股份制、或私营制等等,企业从强调“高效精干”、强调投入产出效益的重要性出发,在企业内部机构调整时,教育部门被“关、停、并、转”了。有的教育实体作为非生产性部门“分离”于母体,迫使教育部门一心搞创收走自负盈亏之路。职工教育名存实亡,思考其原因,主要来自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是企业职工教育没有展示出自己的价值。理论脱离和落后于实际,学非所用,专业工种单一,专业知识面窄,知识技能单调,且有不少的培训流于形式,缺乏一定的实际效果。在社会教育体系日趋完备的今天,这种培训成了企业的包袱,使企业机构臃肿,耗资巨大又未见实质性的成效,当企业经济效益处于低谷时,机构撤并,编制压缩,经费削减便在情理之中。
第二,是目前市场竞争的层次不高造成。在前几年的新旧体制转换,到如今与国际的接轨,人们的心越来越浮糙,人们也越来越急功近利了:有的企业市场竞争的核心仍然集中在产品质量、资金、销售等浅层次方面,还未显示在决定于企业人才的开发力和创造力上。因而对人才开发和创造力需求还没感到十分迫切。导致这些企业领导认为,企业职工教育仅仅是“拾遗补缺”的作用,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同时职工教育又具有效果滞后性、隐现性以及难以量化的特点,也使某些企业的领导对其投入回报率认识不足,因而没有摆正其位置。而有些企业虽然已认识到市场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但是这些企业的领导宁可招聘高学历者,也宁可聘请外来的“和尚”做“道场”,也不愿意花时间、花精力培养自己所需的人才。
第三,目前的职工教育仍以课堂教学为主,以教师为中心,对全体受训者按照统一的教材要求,统一考核标准。教师在课堂上满堂灌,不利于受训者的个性特长和学员学习的主体地位。企业中的职工学习基础、个性特长、兴趣爱好差异很大,一刀切无疑会造成成绩差的学习跟不上,产生畏难情绪,失去信心,又满足不了成绩优良的求知欲望。这样不同层次的职工的学习积极性都会受到挫伤。
第四,在企业求生存、求发展中,不少企业领导的主要精力都放在生产上,相对来说对职工教育的重视不够。导致当工作与学习发生矛盾时,以工为主,因而不能保证受训者的到课率,教师的积极性因此受到打击。结果造成了:教师上课没劲(面对寥寥无几的学员),学员听课没力(动力),而领导就更忽视职工教育的恶性循环。
因此,企业职工教育要改变现状,必须改革传统的职工教育模式,实现三个转变,即被动型向主动服务型,封闭式办学向开放式办学,重理论教学向重实际技能训练型转变。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中国特色的、受到企业领导和职工认可的现代企业职工教育模式,这是我们广大职工教育工作者的责任。
三、学习国外职教经验,探索我国现代企业职工教育模式
随着国门的打开,扩大了国内外科学技术的交流和协作,也扩大了职业技术教育、职工技术教育的交流。近几年,我国相继引进了世界上一些先进的职教模式。如德国的“双元制”,加拿大的“CBE”,国际劳工组织的“MES”,日本的“单位制”等,在我国许多单位进行了试点,这对开阔眼界,改革传统教育模式有极为重要的借鉴价值。但任何好的经验,先进的模式也只有在特定的条件下,才能显示出其优越性。“双元制”在德国取得了极大成功,促进了德国经济的发展。“双元制”是以企业培训为主,学校教育为辅的教育模式,是针对德国劳动力紧缺的情况,企业必须投入大量资金培训自己的技术工人的模式。加拿大的“CBE”是一种模块式的技能培训,它的主要特点是:将某一职业领域(工种)所需掌握的技能分成若干模块,完成一个模块的培训,学员就掌握了一项技能,可以从事该项技能所能完成的工作。学员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特长和学习兴趣志愿,有所选择,能最大限度调动学员的学习积极性,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对教师则强调“指导”。这些先进的职教模式,我们不能也没必要完全照搬,但它们之中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如:
1、注重职工教育的实用性。教学内容符合企业需要的实际,针对性强,能与科技进步和企业技术装备水平大体适应。同时,在职工教育的投资大,强调技能培训,理论知识紧紧围绕着岗位技能的要求。
2、模块式教学模式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培养适应岗位工作的人才,也便于培养一专多能的技术工人、管理人员,并能最大限度调动受训者的学习积极性。
3、教学形式、方法提倡培训以学员为中心,学员自学为主、在学习过程中学员可以调整学习进度,选择学习内容,能充分发挥学员的个性、特长,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这与我国传统的教师为中心方法截然不同。由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是我国教育改革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学习国外经验,结合国情和某些企业的实际情况,在此,我就目前现代企业职工教育改革谈几点看法。
1、职工教育培训的总体模式应采用基础化模式,它是指职工教育是企业内部的教育,是企业组成的一部分,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它必须为企业的竞争、生存和发展服务,不从母体中分离出去。之所以把职工教育称之为企业的基础化工作,主要考虑到:
第一,能从短期行为中走出来,把教育作为企业长远发展战略来考虑。在企业内部,职工教育机构的设置,不在于人员的多少,而在于企业是否把职工教育纳入企业的整体目标。众所周知,竞争靠人才,人才靠培养;效益是今天,管理是明天,教育是后天,教育应作为企业的长期目标。
第二,能从盲目办学中走出来,同时,把市场经济作为教育的主题,注重培训的质和量,特别要重视质,应根据企业发展规划制订人才发展规划和人才需求计划,从而提出培训的量化指标,达到提高职工素质,为企业服务的目的。
第三,能从“讲课、考试、发证”中走出来,把职工教育变为生产、经营和管理过程中的企业行为。从培训过程看,讲课不是教育的起点,发证也不是教育的终点,它来自于实践,又归于实践。因此,应特别重视生产过程中的短期应急岗位培训。
2、在办学形式上,可开展联合办学的模式。联合办学是指企业与企业、企业与学校、企业与政府职能部门,企业与社会团体的多种联合办学形式。联合办学来自“双元制”,又不同与“双元制”。它们的不同在于:第一,“双元制”是企业投入大量资金,利用自身的教育设置、师资办学的。而联合办学则是联合的双方各自充分利用自身的现有的教育资源,实现优势互补,为企业为社会培养更多人才。第二,“双元制”是德国私有经济的产物,因而“双元制”培训所获得的利益(经济效益、人才效益等)自得。而联合办学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有偿地充分发挥一些闲置教育资源的作用,因而联合办学是双方互惠互利的。第三,在培训形式上,“双元制”以企业培训为主,学校教育为辅。而联合办学则是由办学双方共同管理和实施教育任务的。
总之,联合办学既不是某个单位单独办学,也不同于一般的委托办班,而是办学双方一项共同事业。
在联合办学上,应以企业为主体,多种形式、多方位合作办学。在具体操作上,应以强化上岗前培训为主体,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操作技能为中心,以优质师资为后盾等途径来实现。
⑴以强化上岗前培训为主体。根据“先培训,后上岗”的原则,职工教育工作围绕企业生产经营需要,与职高、技校、高职联合,共同制订教育培训目标、内容。由学校负责基础理论培训,专业理论由企业教育部门提供师资,技能培训则由企业提供场所及实践训练指导教师。企业与学校双方共同努力,保证受训者学到专业基础知识和熟练掌握操作技能。企业原则上应只招收经过培训的学员上岗,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新职工的整体素质,更好地为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服务。
⑵以能力培养为主线。能力指充分体现受训者适应不断变化的工作要求,承担新任务的从业能力。能力培养由于涉及面广,为解决工学矛盾,主张以业余为主,以自学为主,以“短”、“精”、“实”为主。(“短”学习时间尽量缩短;“精”教材要精选、精编;“实”教学上抓落实、在先进“载体”上搞突破,如:卫星、计算机、多媒体等等)能力培养包括工人的技术等级培训,各类技术、管理人员的继续教育,以及企业内全员的终身教育培训等等。
⑶以操作技能为中心,指培训中以操作技能训练为中心,但不鄙薄理论教学。让理论知识更实际、更实用、更有效地为提高操作技能服务。如:学员在基础培训结束后,下车间在兼职的实训教师指导下,巩固加深已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车间里的实际培训,既是作为理论的实践部分补充,也是在培训中把理论和实践结合最紧密的一个环节,对操作技能的训练起着深化和升华的作用。
⑷以优质师资为后盾。指对外聘或内聘教师都要严格要求,专业理论教师既要有专业理论,又要有专业实践知识;对于企业中的实训教师和兼职培训师傅必须是从事本职工作五年以上并且要通过实训教师任职资格考试。同时,加强各类教师间的合作,扩大他们的专业知识面。提高应用新技术的能力,从而全面提高教学水平。
3、在教学上,可采用模块式和学分制结合的综合模式,因材施教培养实用型人才。
“CBE”的模块式教学是许多国家推广的一种行之有效的职工教育培训模式,也在我国许多单位进行了试点,证明也比较适合我国的国情,它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学员有效地学到一种技能,并能较好地调动学员学习积极性,体现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CBE”模块式教学(以下简称“模块式教学” ),把传授的技能和知识分解为若干个知识单元和技能单元,并设置成不同的课程体系,建立起与学科体系不同的模块的综合课程体系,同时按不同工种及相关工种的要求,设置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学员必须学完必修模块并考核合格,同时还必须学习一定的选修模块,达到规定的标准,学员才算完成此等级的学业,可升入高一等级的培训。
为了科学地确定学员学业情况,并充分调动广大职工学员的积极性,可以采用学分制来计算。学分是计算学员掌握知识(技能)的一种方法,在模块式教学中,将各个模块根据其内容及重要性,规定为一定的学分。学生必修模块的学分要全部取得,同时对选修模块也必须取得一定的学分,这样衡量职工学员的学习情况,有了一个量的考核标准,便于企业培养一专多能的综合型的技术人才。培训结束后,还必须进行效果跟踪,发现问题及时修正,实现最佳效果。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需求和供给相互衔接,相互协调,相互促进,才能实现少投入多产出的精益方式,才能提高对企业经济目标的贡献度。
此外,为了适应市场经济,适应企业的改革,企业职工教育工作要深入细致地调查研究企业经营、企业发展及职工个人对知识的需求,针对不同的知识需求制订培训计划,编写、选定一些教材,强化教育内容的针对性,大力开展各种适应性短期培训,改变职工知识结构,精心传授技能,提高务实能力。
总之,职工教育的改革应以科教兴厂为重点,切实把经济发展转变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轨道上,坚持以教育为本,加速建立有利于出人才、出成果,人才培养和成长机制相符合的职工教育体系,实施跨世纪人才工程,造就一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求的各类人才队伍。这样,我们的职工教育才能焕发出活力和生机。
 
 
参考资料:
《教育学》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编   人民教育出版社
《实用课堂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全书》 冯克诚  西尔枭主编     中央编译出版社
《职工教育学》 余盛卿主编   机械工业出版社
《职工教育管理学》 曾交祥 孙世路主编 机械工业出版社
《职工教育专题讲座》 方敬主编 机械工业出版社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