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企业面临国内外同行激烈竞争的局面。要想在这一竞争中求得生存,工业企业只有苦练内功,学习国外企业的优秀管理经验,注重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改善和加强预算管理应是管理创新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财务预算的内涵及其重要性
预算与预测有密切的关系。预算是在科学的生产经营预测与决策基础上.用价值和实物等各种形态反映企业未来一定时期内的生产经营及财务成果等的一系列计划和规划。预测是对未来不可知因素、变量以及结果的不确定性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主观判断。预测是基础,而预算则是根据预测结果提出的对策性方案。应该说预算是针对预测结果而采用的一种预先的风险补救及防御系统。预测结果越确定,则预算的过程也就越简单,准确性也越高;预测结果越不确定,则预算的过程也越复杂,预算的方法选择也就越多样化,准确性也就越低。也就是说;①预测是预算的前提,没有预测就没有预算,未来经济事项的后果越不确定,则越需要使用预算方法;②预测缘于风险,而企业所面临的风险主要来自于市场风险,包括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等,通过预测并编制有效预算是防范风险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措施。正是由于此,市场经济越发达,市场竞争越激烈,市场风险越高,也就越离不开预算以及预算管理。可以说,风险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此预算及其管理也应无处不在,无时没有。
二、财务预算的实施模式
财务预算的实施模式可以考虑主要通过实施以现金流量预算为中心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这样做,可以凭借资金运动及其信息所具有的综合性,以资金管理为龙头,带动其他方面的管理活动。更为重要的是现金流量对于企业管理来说,应该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而通过以现金流转为起点的财务预算模式,可以有效地对企业的现金从那里得来又用到何处去,在某一时点能被用于周转使用的余额是多少,企业将在未来何时需要现金有全面的了解,能够控制现金支出和收入的合理程度,避免不合理的现金支出。通过我们厂的实际运行,我们认识到现金流量预算可以对传统会计考核及控制方法起到有益的补充,改变传统会计注重于利润、销售额、成本等因素,而忽略了对现金流量的考核及控制。根据财务预算体系以现金管理为中心的思路,其实施包括以下内容。
1.财务预算体系的构建
财务预算体系具有系统性特征:生产预算必须与销售相衔接,原材料预算又必须与生产预算相衔接等等。各项预算之间构成密切的内在联系,这样才能真正发挥预算管理的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销售数量是企业最大的限制因素,因此以销售预测为基础的销售预算就是整个财务预算的起点,而其他各项业务预算都以销售预算为基础,围绕现金预算,为现金预算提供资料和依据而制定。
2.财务预算的编制
财务预算的编制主要采取以下几个步骤:
(1)财务部门将当年预算计划及实际执行情况,明年预算表式下达各部门。
(2)各部门根据销售预测,结合下达的预算表式要求和本部门的需求填报自己部门的明年各项预算数。
(3)财务部门根据各部门上报资料进行分析、汇总。
(4)对于需要修改的数据与该部门进行协调。
(5)将最终的预算结果上报厂长批准。
(6)将批准结果分解下达。
在财务预算的编制过程中,做到预算编制的数据准确可靠是在今后预算运行过程中得到贯彻执行的重要保证。而单单通过各部门填列上述所示的统计表格是远远不够的、这需要在编制预算的过程中按照以收定支、留有余地的原则在各部门之间统筹安排,既要砍掉预算中的水分,又要考虑到可能被忽略或少计的金额。其次在按全年预算目标按季、按月分解指标时,可以按照金额大小和重要性等因素区别对待。对于金额比较大或比较重要的预算目标必须列出每月的预算目标,以利于在今后的预算执行过程中进行有力、及时的调控;而对于金额比较小或重要性比较低的预算目标既可以按全年预算计划统一考核,也可以将全年预算目标简单地按12个月平均划分考核。
3.财务预算的执行和调控
预算执行即预算的具体实施。预算执行环节主要应做好预算执行情况的真实、完整的记录,有效进行有关预算信息的收集与反馈。这必须借助高效的预算核算系统。我厂主要是利用用友财务电算化软件的计划管理和部门管理两大模块实现这一核算的。这样做的好处便是可以在每月月末产生财务会计报表的同时,又可产生预算的计划与实际对照表,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采取对策,并为下一步是否进行调控提供依据。为此,应对实际与预算之间的差异率设定一个范围,超出这个范围的,就要求该责任部门写出书面报告,分析差异原因。
预算调控是指预算执行过程中的协调以及日常控制职能,是预算协调、预算调整、预算监控等职能的总称。预算协调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各职能部门之间产生矛盾时,对利益冲突的协调;二是对预算的实际执行与预算目标差异不大时进行调整,但这种协调只是一种微调,其效力主要是维持全面平衡,并不对预算目标做较大改变。预算调整是指企业内外环境发生变化,预算出现较大偏差时所进行的预算修改。它是在“微调”失效或职能部门对存在差异的项目提出的调整要求得到批准的情况下所进行的较大调整,以更好地发挥预算的指导和约束作用。也正是由于市场经济的瞬息万变,可能导致没有列入预算内容的项目出现,这就需要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的监控发挥作用。
4.财务预算的考评
在一期预算结束之后,需要对预算实际执行情况与预算目标之间所存在的差异大小反差异原因进行分析,并进行预算考评。预算考评的主要目的有二:一是通过分析评价,掌握预算的运行状况、成绩、存在的问题及环节,并借以查明产生问题的原因,从而为堵塞漏洞、纠正偏差提供思路;二是提供分析评价,对预算执行结果进行评价并兑现奖惩,而且为下一轮预算管理确定预算目标提供重要依据。
三、对财务预算的几点思考
1.扎实的基础管理工作
扎实的基础管理工作要求建立健全业务工作规范,完善业务管理工作程序与基础。业务预算所要求的是各种业务开展必须规范,尤其是业务预测必须结合市场落到实处;同时在业务经营与管理过程中,对各项工作必须做到规范、有据可依。强化业务管理可以根据业务特点和管理效率,从采购、生产(经营)与销售等几个方面入手。其目的在于降低成本、加速资金周转,为保证各项预算指标和企业整体利润目标的实现创造条件。
在基础管理工作中,会计工作的好坏在其中起关键性作用。要真正搞好预算管理,必须切实加强会计基础工作,它包括完备而准确的业务发生原始记录;系统而有效的会计数据结构;高效的内部会计信息支持系统和传递系统;灵敏的会计反馈系统和对市场变动的反映系统;会计信息与业务信息的高度耦和性;完善的财务会计信息分析系统、财务预警系统和预算调节系统;权威性的预算决算与考评系统等等。可见,会计信息系统对于充分发挥预算管理作用至关重要。
2.完善制度体系,更新管理观念
建立和完善预算管理制度,既是预算管理本身,同时又是将制度从文字落实到行动的前提。完善的制度体系意味着预算管理已成功一半。而要将预算制度加以良好的贯彻实施必须借助于管理观念的更新。更新企业管理观念,首先要树立企业决胜在于市场,市场决胜在于管理的思想;其次要认识到计划管理的重要性,改变有了计划却不按计划办事的习惯思维,既要尊重厂长“一支笔”的权威性,但又要将这一权威性控制在计划允许的范围内,这更是更新管理观念的重头戏。
杜茜